红安县共富工坊点亮巾帼之光让当地留守妇女做工顾家两不误
8月27日清晨,湖北省红安县华家河镇金沙源村村民陈满菊骑着电动车,早早来到村办竹制手工艺品共富工坊加工厂,开始一天的忙碌。车间里机声轰隆,陈大姐和姐妹们忙着加工组装手工编织半成品、成品,忙得是不亦乐乎。
“我们村办的这个竹制品加工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们现在是做机子加做手工,每天8小时,这个方形带绣花的一天可以做二十多个,机子上做底部,方形的底部一天可以做四十多个。”陈满菊说。
50岁的陈满菊朴实贤惠,对于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十分满意。农闲时到共富工坊加工厂赚点零花钱,能自由安排时间。做工、顾家两不误,让她的生活充实且有意义。
“我觉得现在做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还不算是很难,在这里上班起码在生活方面要充实一点,再起码有一笔收入,因为我们家里有老人不能去外面打工。我觉得妇女要把家庭照顾着,而且如果说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赚点零用钱。”陈满菊说。
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领头雁作用,华家河镇妇联组织各村妇联对留守妇女人群进行摸底调查,根据竹制品“微工坊”用工需求,组织有意向的妇女到工坊参观学习,帮助留守妇女创业就业。
“我们华家河镇鄢家村有一个竹制品加工厂里面的更适合我们妇女做的那个手工业,村两委就组织在家的留守妇女一起去鄢家村去参观一下,回来后我们开了个会,问那些留守妇女,愿不愿意做这个,她们都说愿意。”红安县华家河镇金沙源村党总支委员陈艳菊说。
华家河镇金沙源村对村集体闲置房屋做改造,引进了这间共富工坊竹制手工艺品加工厂,工厂有机械雕刻机、激光打标机等机械设备,由电脑录入固定程序,上班时间灵活。
“我们先是让她们自愿报名,她们学什么,采取自愿的形式,她们就通过你自己在家里的条件,自身的条件,就选择自身喜欢的那个行业,她们是边干边学,在学习中干,在干中学习,我觉得她们学得挺快的。”陈艳菊说。
说干就干,金沙源村村两委干部积极和企业负责人对接,争取项目落地。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厂房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妇女工人的技能培训。截至目前,陈河村的留守妇女20余人已经能熟练操作电脑、完成半成品组合拼装。
“我们村的留守妇女既勤劳又淳朴,她们在家里都能顶半边天,在家里照顾老人小孩,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可干,可以多一份收入。”陈艳菊说。
“我觉得我们到了这个年龄,留守妇女也可以在这里学一门手艺,以前我们也没有做过,我觉得雕刻、手拼方面还是有学问有技巧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陈满菊说。
目前,陈河村已开始运营并接收订单,为充分的发挥妇联组织领头雁作用,帮助留守妇女就业,“点对点”搭建“连心桥”,推动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共富新动力”。今年3月份,华家河镇自招商引进竹制工艺品加工公司以来,已新建标准化工业生产厂房4000平方米,盘活村级闲置厂房建立“共富工坊”4处,目前鄢家村和金沙源村已开始运营并接收订单。
“已经有四五名农村的留守妇女在家里面照看小孩子上学。等我们扩大生产之后,可能要带动十几人,可以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利用起来,让他们自己家庭增加收入,村里面集体经济也能增加收入。”红安县华家河镇金沙源村党总支书记喻金和说。
为了实施“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红安县妇联持续强化引领服务联系职能,积极发挥妇联组织“联”字作用,优化妇女就业创业环境,为女性就业创业搭平台、提技能、强服务,多举措促进妇女就业。目前主要以“爱心工坊”为载体,打造“妇联+”的模式推进家门口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截至目前,“爱心工坊”以不同的形式和规模覆盖了全县十三个乡镇(场、处),县妇联联合县人社局、县职业技能学校等通过市场主体、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乡村能人等为家门口3000余名留守妇女开展了50多场次技能培训,并为获得结业证书的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下一步,红安县妇联将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努力在抓培训、建基地、强服务、树典型、促就业上下功夫,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激发更多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她们实现自我价值,创业增收致富,为红安高水平发展贡献巾帼力量。”红安县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吴惠娟说。